建设有故事的校园
189-5560-1444

东至县至德小学

德与年而俱进,如日升月恒。——归有光观心 立行 至德东至县至德小学在古文字学中,“德”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。从“德”字最早的甲骨文形体来看,它的左边是“彳”(chì),古文字中多表示“行走”之义;右部的字形像一只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,表示眼睛要看正;二者结合则表示“行得要正,看得要直”。到西周时期,“德”字的形体只是在右边的眼睛下加了一颗“心”,这时人们又给“德”字的含义加了一条标准,即除了“行正、目
案例介绍



德与年而俱进,如日升月恒。


——归有光








观心 立行 至德
东至县至德小学


在古文字学中,“德”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。从“德”字最早的甲骨文形体来看,它的左边是“彳”(chì),古文字中多表示“行走”之义;右部的字形像一只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,表示眼睛要看正;二者结合则表示“行得要正,看得要直”。到西周时期,“德”字的形体只是在右边的眼睛下加了一颗“心”,这时人们又给“德”字的含义加了一条标准,即除了“行正、目正”外,还要“正心”,可见人们对“德”字的含义标准要求越来越高。大约到春秋,“德”字右边的一竖渐变为“十”字形,右边结构也就变成了“十目一心”。


纵观“德”字的演变,我们为东至县至德小学提炼出『观心 立行 至德 』这一特色文化主题。“立行”是“德”最基础最根本的价值基调,“立行”即建德修身、行事端正。《言行相顾》有云:“立志言为本,修身行乃先。”就是在强调“立行”的重要性,“立行”在校园中,则是希望师生端正态度,慎独正行,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,以正直的姿态面对学习生活。而“立行”又有其前提——“一心”,这也是“德”的重要部分。子日:“人之生也直,罔之生也幸而免。”十目观一心,严以律己,正心诚意,修德之要也。


观心正心,立德立行,方能至大德,方能有至德。



01

兴德楼门厅


观心 立行 至德

作为学校进门的主要门厅,“德”为整体的设计定下基调,该大厅主背景融入灰砖元素,呈现了自然稳重的风格。木质的背景色平淡天真,“德”字的演变元素与校园特色文化主题相呼应,发人深省,醒目的校徽与主题与一训三风深入人心,配合“兴德”“明德”“建德”“崇德”“正德”等主题语以及学校发展规划,彰显了学校对于未来发展道路的坚定性与明确性。


02

兴德楼楼道


兴德•润知

池州向来被誉为“千古诗人地”。历朝历代,有诸多文人墨客题诗于此。于千百首诗中,择其精华集齐于此,并设置互动展示区域,既从文学素养上给予师生一些熏陶,激发学生创作兴趣,更是对当地方历史文化的一种溯源与宣传。


03

兴德楼阅读连廊


兴德•润知

阅读是至德小学的一大重要发展特色,该长廊连接兴德楼与明德楼,是师生在校园中常常经过的一条廊道,以阅读贯穿廊道,以中国古代几种代表性的文体展示于此,打造了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设计采用古朴的木质元素以及绿植、印章、窗格等融入设计,使廊道更加富有诗意。另还设置了书架、座椅,方便师生停留小读。好书推荐卡、阅读小明星的设计则提供了一个灵活的阅读互动区。师生经过廊道,不仅可以欣赏楼下的校园美景,还可以欣赏墙上的文化风景。


04

明德楼门厅


明德•笃行

该大厅立足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学校教师风采两方面展开设计,正墙面以“德行天下”作为大标题并配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“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,教学做合一”,点明了学校德文化、行教育的思想理念,同时,左侧墙面展示了陶行知的师德思想来作为教师们的思想引领,右侧墙面的设计则提供了学校教师风采展示区。整体设计以木色为主,古色古香,韵味绵长。


05

建德楼、至德楼连廊


建德•博艺

德艺周厚,则名必善焉。该廊道通过丰富的书画等艺术作品展示,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文艺廊道。设计采用古朴的原木色,整体烘托出一种雅致沉稳的氛围。镂空的灯饰与镂空的座椅呼应,体现了中式风格的复古感。顶部名句的艺术设计既呼应了学校的“德文化”理念,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师生铭德于心、立德立行的作用。


END



返回列表相关案例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189-5560-1444

二维码
二维码
线